最新消息|是時候對加拿大大學生進行強制性心理健康培訓了嗎? — 大學事務

0
22

盡管致力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服務卻難以滿足需求。

已有記錄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超過半數學生患有憂鬱和焦慮症,遠高於總體人口中的11%。這持久地影響學生心理和學業成就,造成某些學生中途退學。遺憾的是COVID-19大流行後,社會政治壓力增加,如“黑人命也是命”運動、烏克蘭戰爭和以色列-哈馬斯衝突,進一步加劇了心理健康服務壓力。據加拿大學生協會聯盟(與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員會合作)2022 年報告指出,儘管大學已復原面對面活動,但“需求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預防性心理健康方法勢在必行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福祉。

現有干預措施

大學努力提供各種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個人和團體介入措施,然而依然存在服務與學生參與之間的鴻溝。學生參與不足可能是由於缺乏時間、動機(信任服務有幫助)和對心理健康症狀(如憂鬱症)的認識。面臨心理和學業壓力的群體,包括低收入生、國際生、照顧者/父母和患有精神疾病者,因兼職工作等額外責任而難以獲得服務,使其遠離學習。

此外,可見性和可接近性不足也是參與差距的原因。例如,雖可透過大學心理學家等個人介入措施,但等候名單漫長;調查顯示僅有15%學生表示在疫情爆發後一年參與過大學諮詢。同儕支持小組、積極聆聽研討會和壓力紓解活動(如免費瑜伽課程)等團體介入措施遠未充分利用。

總結來看,這表明大學心理健康支援體系需改進。大學應激勵學生更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以預防未來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與強制性培訓

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心理健康的標準化計畫和策略——已在部分高中和大學實施,經證實有益。例如,心理健康與高中課程指南向高中生和教師講解精神疾病的恥辱、心理健康、溝通,以及尋求幫助和建立應對能力。著名的科學幸福感耶魯大學Laurie Santos 博士的課程也證實提升學生幸福感。儘管這些是長期措施(如整學期),但突顯了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作為教育資源,也可作為促進健康工具。

在加拿大,推行大學範圍內的強制培訓不少見,確保學生有受保護的學習時間。例如,在魁北克省,針對高等教育機構性暴力的第151號法案強制所有學生和教職員受培訓。同樣,大學亦設有學術誠信的必修模組。

強制性的心理健康培訓將教授學生易實施的壓力管理策略,強化“心理健康素養”,增進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協助尋找專業資源。重要的是,透過此培訓,大學將凸顯其投資學生心理健康的意願,包括將相關內容納入迎新活動。

討論強制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處時,必須留意尚存眾多潛在障礙。例如,參與的義務是否會降低學生參與的動機?學生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參加培訓(如30 分鐘?兩小時)?介入須持續多久才能生效?一次性培訓足夠嗎?某研究顯示,在美國,單次強制性性行為訓練效果有限。一學期的課程是否應強制?

總之,大學生長期且逐漸惡化的壓力程度凸顯了改善和重組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共衛生層面的重要性。大學有責任保障學生整個學術旅程中的福祉。此外,大學有潛力幫助紓解公共醫療服務的壓力。鑑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益處已獲證實,大學應考慮使用強制培訓作為預防之舉。若能成功防止學生心理健康惡化,不僅減少了對其他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亦能填補大學在支持學生心理健康並改善學術體驗方面的不足。

如需心理健康資源,請參閱加拿大心理健康協會網站。

本文初稿於ComSciConQC 研討會期間撰寫。

埃洛伊茲‧費爾班克(Eloïse Fairbank)是康考迪亞大學心理學博士生。


註冊成為 PapaMama 會員,即可第一時間獲得會員專屬優惠和親子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