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像到,在如此繁榮的香港,原來有大量孩子需要寄養服務?香港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孩子,因為未能得到適當的照顧,需要先由寄養父母暫時照顧,再看看有沒有其他出路、可以幫助他們。
在仁濟醫院兒童之家服務多年的張慧敏姑娘,多年來遇過無數需要寄養服務的家庭,有感動人心的,亦有令人心疼的。「印象最深刻的個案,也是轉變最大的。」
「有一個少年,十分頑皮,在我接手時,前任社工說他經常不回家,成個街童咁。」要讓孩子重回正軌,絕對不是一件易事。後來了解到,原來小朋友不是因為頑皮才在街上流連,外出只是為了逃避家人的虐打。
「孩子自小交國內長輩照顧,到小一時才回港升學。在香港的家人眼中是不受歡迎的人物。」留港適應不理想,學習情況又追不上。家人多次動手後,孩子不時從家中逃走才會常常流連商場。後來被一名好心保安發現,保安見到孩子頭部有傷, 於是報警處理。
家人有動手虐打的情況,他們指少年有偷錢和說粗口的習慣。社工擔心少年和家人有相處問題、又擔心少年會有再被虐待的風險,最後被介定為虐兒個案。少年被安排入住緊急寄養家庭,再經由機構轉介到現時的寄養家庭。
無血緣的愛 把孩子拖出了深淵
但是在少年與寄養父母相遇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在叔叔姨姨的教導下變得愈來愈乖巧。入住初期,孩子的睡眠狀況差,健康狀況不理想,學業又追不上。寄養叔叔決定去買珍貴藥材協助寄養孩子改善體質和睡眠狀況;寄養姨姨跟學校討論減功課量之餘,自己亦一起學習寄養孩子的英文功課,一起查字典,充滿耐性地陪孩子一起面對難攪的英文功課。晚上為確保孩子的睡眠狀況,叔叔姨姨會輪流起牀幫忙調節冷氣機、蓋被等,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 仁濟亦在培養興趣及補習費上提供了額外的財務資助,一切漸漸步入正軌。
不過當小朋友回去自己家庭時,發現家庭成員沒有看重他的改變。張姑娘帶點感慨:「有時候,小朋友可能進步咗很多,但係原生家庭進步得好慢硬件軟件上都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