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年本港的整體財政政策,可能要調整至中間偏鬆。至於新一份預算案是否再派發消費券,社會持不同意見,政府要顧及財政穩健,環境不好時要「睇住荷包、睇餸食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22日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本港去年大部分時間受疫情影響,經濟較低迷、壓力較大,隨著近數個月與內地及全球恢復往還,社會氣氛樂觀,但在製訂預算案時仍有很大挑戰。
他說由於經濟復蘇的力度和速度未明確,受外圍影響大,本港在復蘇以外亦要有持續經濟增長,保持動力,要有新的增長動能。
陳茂波又提到,雖然現時經濟好轉,但大部分市民對經濟的「體感溫度」仍是「乍暖還寒」,過去數年政府主要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在疫情嚴峻時要穩經濟,減輕市民和中小企壓力,在後疫情時期,本港要投資未來推動發展,政府的整體財政政策可能亦要調整至中間偏鬆。他表示,未來開支會很大,需要開源節流,明白管控開支不是受歡迎的工作,但必需要做。至於開源方面,如果增加稅種或稅率,無可避免需要市民共同分擔壓力。
對於是否再派發消費券,政府實施逆周期政策為市民減輕壓力,但派發消費券花不少公帑,今年財赤將有過千億元。社會上對派消費券支持及反對的意見激烈,各有道理,社會不同層面人士面對的壓力和環境都不同。經濟復甦仍不確定,「但總括嚟講有啲政策要調整,未必可以咁大力度咁做」,又說財政穩健對社會很重要,遇到大風浪才能「頂得住」。政府要小心平衡,總體來說有政策要調整,力度不能跟以前一樣。
被問到即使再派消費券,金額會否少於1萬元、甚至5千元,陳茂波形容,「好似各位持家嘅朋友,荷包唔好都要睇餸食飯啦。」
對於有意見要求醫療券加碼,有學者就建議將部分醫療項目外判私人市場,減輕公營醫療負擔。陳茂波說,政府有機制檢視醫療券及生果金等福利,至於外判醫療服務,要視乎相關項目在私人醫療市場的供求關係,如私人市場亦供應緊張,政府再將服務外判會越搞越貴,更可能令公立醫院的醫生被挖角到私人市場,政府不敢低估其連鎖效應。
另外,陳茂波表示,目前無意撤銷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在港買樓的印花稅,亦無必要提高稅率。至於空置稅方面,陳茂波說香港空置率低,經濟下行之下市民置業決定亦審慎,如經濟轉好,暫時空置的單位有信心被消化,現時是留意不能讓人囤積居奇。《R》